8月16日,2023年8月10日,阿里巴巴(NYSE:BABA;HK:09988)发布了《2023年6月底业绩公告》(2024财年第一财季)。报告期内,阿里营收2341亿,同比增长14%;经营利润425亿,同比增长70%。
3月份启动“1+6+N”时,阿里称此举目的是“最大限度激发组织活力”。满打满算才三个月,组织变革后的第一份业绩报告就看出一些端倪。
两张“全家福”
从2023年财年(截至2022年3月31日),阿里开始按中国商业、国际商业、本地生活服务、菜鸟、云业务、数字娱乐、创新等七个经营分部披露业绩,包括营收、经营利润、EBITDA等数据。
2023财年,阿里营收8687亿。“全家福”上七张面孔,按营收排座次:老大中国商业5827亿、老二云服务772亿、老三国际商业692亿、老四菜鸟557亿、老五本地生活服务501亿、老六数字娱乐315亿、老七创新业务23亿。
与2021财年相比,2022财年中国商业营收增长810亿,对期间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3.5%;
国际商业营收增长204亿,贡献率13.4%;
菜鸟营收增长184亿,贡献率12.2%;
云业务营收增长166亿,贡献率11%;
本地生活营收增长147亿,贡献率9.7%
数字娱乐、创新业务对营收增长几乎没有贡献,所以,第二张“全家福”上只露出五张面孔。
“1+6+N”中的“6”指淘天、国际数字商业、本地生活、菜鸟、云智能及大文娱。
采用新的组织架构后,本地生活、云服务(改称“云智能”)、菜鸟、国际商业(改称“国际数字商业集团”)四张面孔没变。
中国商业剥离盒马、高鑫零售等直营业务,瘦身为淘天集团;数字娱乐业务大幅调整后,改组为大文娱。
组织变革与“包产到户”异曲同工,往后“全家福”还是会照,吃“大锅饭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
中国商业“瘦身”成淘天集团
1)调整前的中国零售
年营收近5830亿的中国商业是个“大套娃”,里面是“中国零售”和“中国批发”。
“中国零售”里面是天猫、淘宝、淘特、淘菜菜、盒马、高鑫零售等众多“娃娃”。
中国零售营收分为两类——客户管理及直营。客户管理包括P4P营销服务、信息推广营销服务、交易佣金、淘宝客服等。客户管理按点击或成交额取费,属于互联网广告。
2023财年,中国零售客户管理收入2904亿、同比下降7.8%;直营收入2750亿、同比增长5.4%。客户服务、直营合计占中国商业营收的97%。
中国零售是阿里生态的流量入口,也是主要交易平台。2023财年,在天猫、淘宝购买实体商品价值过万的消费者达1.24亿。
2)调整前中国商业效益
2023财年,中国商业营收5827亿,其中5653亿来自中国零售、占比97%;剩下的3%来自“中国批发商业”,主要面向批发商提供数据分析、店面管理等增值服务,收取固定会员费。
2023财年,中国商业EBITA高达1849亿,利润率31.7%、较2022财年提高1个百分点;在营收下降1.7%的情况下,利润提高了1.5%。
2020财年中国商业EBITA利润率曾高达53%。2023财年中国商业EBITA利润率较2020财年低21个百分点,但营收提高了65.5%,利润金额几乎持平。
3)调整前后营收结构对比
新架构中的“淘天集团”可视为对“中国商业”微调的产物,仍包含中国零售、中国批发两大业务。
2023年Q2,淘天集团营收1149亿,中国零售、中国批发营收分别为1098.3亿、51.3亿。其中,中国零售客户管理收入796.6亿、直营及其他收入301.7亿。
淘天集团旗下直营业务主要包括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。原属中国商业板块的高鑫零售、盒马、阿里健康(00241.HK)等业务没有进入淘天集团,而是被归入“所有其他”。
最新发布的季报,按照新的分类对2022年Q2(自然季)进行了回溯:
2022年Q2,淘天集团营收1025.2亿,中国商业营收1419.4亿,相差394.2亿。
原中国商业直营业务收入647.1亿。淘天集团回溯2022年Q2的数据显示,直营业务收入250亿,相差397.2亿。“淘天集团”与“中国商业”间的营收差异,基本来自直营业务的调整。
将中国商业直营业务中的盒马、高鑫零售剥离,淘天集团营收规模略降,但利润率提高了。
4)调整前后利润率对比
2022年Q2,中国商业营收1419.4亿,EBITA为410.4亿、利润率29.1%;
剥离部分直营业务的淘天集团,回溯2022年Q2的营收降到1025.2亿,EBITA升至452.2亿、利润率44.1%,可以推算出剥离的直营业务EBITA为负39.1亿、亏损率9.9%。
对比2022年Q2“中国商业”与“淘天集团”的业绩,发现“瘦身”后EBITA利润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!
2023年Q2,淘天集团营收1149.5亿,EBITA为494亿、利润率43%。
瘦身后的淘天集团互联网“特征”更加突出,如轻资产、高利润率。
2023年Q2,客户管理收入800亿、同比增长10%;直营收入301.7亿、同比增长21%;淘宝app日均活跃用户(DAU)同比增长6.5%……这些进步与缩短战线、集中资源有很大关系。
百舸争流
除淘天集团,国际商业、本地生活、菜鸟、云智能、大文娱等五个集团谁先“上岸”主要看业绩。
1)国际商业
阿里国际商业分部也分零售、批发两部分。零售业务包括Lazada、速卖通、Trendyol和Daraz。批发业务主要通过Alibaba.com平台完成交易。
2023财年,国际零售业务收入499亿、同比增长16.9%;国际批发业务收入193亿、同比增长5%。
2023年Q2,国际商业集团EBITA为负4.2亿、亏损率1.9%。亏损金额、亏损率均为近十个季度最低。
跨境电商有可能成为阿里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但盈利能力与国内电商业务相差太远,再发展几年才能获得理想估值。
2)本地生活VS菜鸟
本地生活业务分为“到家”“到目的地”两个场景。“到家”的核心业务是饿了么;“到目的地”业务包括飞猪、高德及口碑。
2023财年,本地生活业务营收501亿、同比增长15%。
本地生活仍须以利润换市场,但纵向比较也算“史上最佳”。
2023年Q2营收145亿、EBITA亏损19.8亿、亏损率14%。2021年Q1营收81亿,EBITA亏损达66亿、亏损率82%。过往十个季度概括为:增收78%、减亏损70%。
提供国内及国际一站式物流服务的菜鸟,局面比本地生活好很多:一是营收增长强劲,2023财年营收557亿、同比增长21%;二是财年、财季亏损率仅为个位数;三是出现单季盈利,2023年Q2营收232亿、EBITA为8.8亿、利润率3.8%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菜鸟跨境和国际业务,主要产品是每单5美元的10日达服务,2023年财年站脑汲�400万个包裹。
从业绩来看,菜鸟比本地生活更具上市条件。顺丰已启动香港上市,不久的将来可以在港交所看到两大物流巨头同框。
3)云业务
云业务包括阿里云和钉钉,目前是世界第三、亚太第一的IaaS提供商。
阿里云也是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(包括PaaS和IaaS)。2023财年,阿里云营收772亿、同比增长4%。
2023年4月,阿里云发布大语言模型(LLM)——通义千问。
数字媒体及娱乐主要包括优酷、阿里影业(01060.HK)、夸克三大平台。2023财年,数字娱乐板块营收315亿、同比下降2%。
自2021年Q2起,云智能已连续九个季度盈利,但营收增速趋缓。2023年Q2营收251亿、EBITA为3.9亿,利润率1.5%。
人工智能“奇点”已至,对存储、算力的需求或出现爆炸式增长。在亚太地区具备先发优势的阿里云,处于向上发展的关键时期。2023年6月20日,张勇宣布将于9月10日专职担任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。
4)大文娱
与淘天集团类似,“大文娱”是对“数字媒体及娱乐”瘦身而来的,夸克平台及资讯、文学平台被剥离,只留下优酷、大麦网和阿里影业。
2023年Q1,数字媒体及娱乐营收83亿;2023年Q2,大文娱营收54亿,落差达28.9亿。
2022年Q2,数字媒体及娱乐营收72亿;2022Q2,大文娱营收(回溯)40亿,落差32.7亿。
瘦身的效果很明显——大文娱居然盈利了!
2023年Q2大文娱营收54亿、EBITA首次回正,利润率1.2%,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。说明大文娱瘦身的同时,对留下的业务进行了深度调整。
上半场结束了
“1+6+N”框架确定后,六大集团纷纷把盈利放到首位。以往赚钱的,利润率还要再接再厉;无法快速扭亏的,尽量压降亏损率。
从中国商业、数字娱乐剥离出来的业务,包括盒马、高鑫零售、阿里健康、飞猪、银泰、灵犀互动、智能信息(主要是UC优视和夸克业务)……统统放进“所有其他”板块。
2023年Q2,该板块营收暴增至455.4亿,好在EBITA亏损仅为12亿,亏损率不到3%。看来被划入“其他”的业务危机意识很强,爆发出“洪荒之力”。
呈百舸争流局面下,人们的活力被激发出来。2023年Q2,阿里集团EBITA达454亿,成为史上效益最好的二季度(电商季节性波动显著,峰值在Q4)。
“大马拉小车”时代是阿里的上半场,不赚钱的业务本着先规模后利润的思路,总想“多搭一程车”。利润丰厚的电商业务,索性也烧了些钱。#花钱扩张谁不会#
“包产到户”是阿里的下半场,大家都把利润放在第一位。激发活力靠制度,未必需要鲇鱼。